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一個家庭中較重要的事情,而且不僅限于父母之間,有的家庭什么爺爺奶奶姥姥姥爺、舅舅姑姑姨姨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,都有不同的看法,這種事情估計自孩子懂事起就會存在。比如爸爸說讓孩子學習籃球,媽媽說好好補補文化課,爺爺奶奶說這么大點孩子學這么多東西太累了,姥姥姥爺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,類似這樣的家庭教育模式應該很常見吧,家庭成員之間對孩子的教育意見不同,這對于孩子的成長環(huán)境是有影響的,所以家長們要正確處理這種教育意見上的分歧!
有個孩子,幸福,是父母雙方的單傳,集萬千寵愛于一身。我認識他之前,他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到學校上學了,厭學情緒極其嚴重。了解過了之后,發(fā)現(xiàn)情況是這樣的——由于小時候特別可愛,爺爺奶奶、外公外婆雙方都喜歡,養(yǎng)成了一些小孩子常有的任性、霸道不愛分享等習慣。
等到上初中了,家里人都開始意識到問題時,希望有辦法幫他改正。這個扮演黑臉的人當然是爸爸媽媽,主要是媽媽。按理說,在孩子較小時,還是能夠有的幫助的,但是問題來了。當媽媽企圖通過懲罰等措施時,這個孩子就跑到爺爺奶奶家,老人們聽了一面之詞就總是庇護他。同樣的情景也發(fā)生在外公外婆那邊,總之,他總能夠找到一個港灣暫時逃離。為此,媽媽爸爸召開了幾次家庭會議,想要說服老人們不要插手孩子的教育,四位老人也答應了。然而,在實施過程中,隔輩人又不忍心把孫兒拒之門外,這種情況一直持續(xù)到14歲。
孩子的事情沒有解決,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卻越來越大。這個孩子很聰明,學習的經歷中不足就是習慣,而整個家庭對他的教育中存在的較大問題就是沒有創(chuàng)造良好的成長環(huán)境。
成長環(huán)境,既包含外界的物理環(huán)境,也包含內在的意識環(huán)境。只說意識環(huán)境,比如,在孩子不懂一個問題時,經常會問為什么?家長們會適當?shù)慕o予解答,但是很多復雜的情況是無法簡單的非黑即白的。因此,家長或老師們只能選擇一個較為中肯,但可能也較為中庸的解釋,想著等孩子長大了再慢慢體會。
但是,如果孩子問了幾個爸爸媽媽和老師,每個人的解釋都不一樣,你覺得孩子會聽誰的?他會選擇遵從本能——趨利避害,選擇一個對自己較有利的,如上面的這個孩子一樣。可以說,家里一個長輩都希望孩子,每一方都希望孩子成長、成才。條條大道通羅馬,很多教育的方式都能夠達到目標,較關鍵的是要“求同存異,一直對外”。
每個人的教育理念不同,即使同一所學校,同一個年級的班主任也相差很大,因此作為家長,跟老師溝通好以下幾個問題:
1.我希望我的孩子哪方面的成長(比如:成績、習慣、品質等等)
2.我在家里是怎么教育孩子的,是否需要改進;
3.我該如何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。
因此,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,父母之間家庭成員之間盡量要保持一致,也要會正確的處理可能會出現(xiàn)的意見分歧,盡量減少意見分歧對孩子的成長環(huán)境造成的影響!